还记得这张图么?
图上的主人公是袁小超。他是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技术部主任,一名援藏干部。去年过年前,为了抓住冬季施工的“黄金期”,袁小超和同事们驻守工地。
持续不断的暴风雪不断延缓施工进度,能不能回家过年,大家心里都没底。提起家,这位硬汉忍不住潸然泪下。
→回!家!
今年10月底,袁小超结束两年多的援藏,终于回家了。今年,他终于可以在家过上一个踏实的春节了。
随着沿线变电站陆续带电,他所为之奋斗的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也将于今日投运!
这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藏中电力联网工程3条“电力天路”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世界超高海拔、超大难度的输变电工程。
我国大陆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将正式接入国家大电网
西藏将迈入主电网覆盖全区7地市、所有县(区)的统一电网新时代
即将开启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工程总投资74亿元,2019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起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220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220千伏巴尔变电站,跨越西藏2个地市10个区县。
这项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建设挑战性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创造很多奇迹。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
解开难题中的难题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的难,是写在骨子里的。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
在这里,正常人稍微走快一点都可能气喘吁吁、缺氧头痛,浑身使不上力气。电网工程建设是个实打实的体力活、技术活,不使力气、不动脑筋,那是万万不行。
就是在这样超高难度系数的环境下,工程建设者们完成了这道“奥林匹克竞赛级别”的难题——
极限挑战
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自2019年9月,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电网建设者们就开始了自己的“真人秀之旅”。
他们把上班这件普通事儿弄成了“极限挑战”——
上班要攀岩、骑马、滑索道,
铁人三项技能get√
遇上大雪道路结冰,难度值直接max。
来一局“开箱挑战”,
你的包里可能是手机、钥匙、口红,
他们的则是沉甸甸的工具和氧气瓶。
吸一口氧,他们还能再干。
春夏秋冬四季,
他们一天就能经历一遍。
这里的天气变幻莫测,
干啥都要争分夺秒。
你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美景,
却是他们必须克服的难题:
在沼泽地与时间抢工期。
一张“墨镜定妆照”,
皮肤和墨镜一样黝黑。
风雪中,他们不是耍帅,
背后是满满辛酸。
别人送货开着心爱的小摩托,
他们送货要载重120吨,
颠簸5400千米,
几乎横穿整个中国。
单位包食宿,
但“饭桌”设在雪地,
“饭点”从不准时,
一会儿饭菜透心凉。
暴风雪来临,
他们居住的简易帐篷里,
棉花被变成“雪花被”。
今年疫情期间工期延误,
他们打着“飞的”
奔高原、赶工期。
奔跑吧,兄弟!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这种“老西藏精神”
深深影响着他们。
首次在高海拔沼泽地施工使用螺旋锚——
螺旋锚像一个巨型螺钉,能够在较小的基坑里快速钻进。它形成的土方量只有板式基础的5%,综合造价只有其六七成,还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给基坑的土盖“棉被”、烤电暖气——
2019年10月20日,工程进入全冬季施工作业阶段。极寒天气下,沼泽地形成冻土。这也正是基础开挖、浇筑及组立铁塔的最好时期。在施工过程中,他们要给基坑的土保暖,防止下层冻土冻得太硬,第二天钻子钻不进去。
4月30日,随着12BN094号铁塔顺利吊装,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绵延500千米的120基沼泽地铁塔全部组立完成。
上塔前、作业后,让白衣天使们检查一下身体——
工程拥有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包括16个一级医疗站、4个二级医疗站、3个地区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此外,全线投入医疗保障人员近百名、配置救护车19辆、建设4座固定式高压氧舱。
情况紧急也不怕,打开手机APP,按下“一键呼叫”——
参建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医疗保障客户端“一键呼叫”功能呼叫医务人员。
工程全方位响应、多方联动的应急医疗急救体系,确保了应急医疗“零时差”,让全体参建人员医疗保障有了定心丸。
电网建设,物资先行。在高原运输大件,要特别小心。工程主变压器专用运输车辆加装防冲撞记录仪,运输信息全过程管控。
千里送万吨物资,也要特别聪明。物资管控APP能管理分布在全国20个省份的134家物资供应单位,完成生产发运进度跟踪、运输信息GPS定位、物资交接验收全过程。
即使上班开启“极限挑战”模式,他们依然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
5月2日,在海拔5357米的嘉措拉山上,工程建设者历时50多天组立完成4R053号铁塔——世界海拔最高的500千伏输电铁塔。
在海拔4688米,工程建设者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220千伏变电站萨嘎变电站。
最强大脑
传承创新基因
在挑战极限之外,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设者们也不断开动“最强大脑”,让创新基因在工程中“一站到底”。
你看到的是一条条跨越山海的输电线路——
背后其实运用了先进的“海拉瓦”技术,为线路的选线和变电站的选址提供信息化支持。
你看到的是高颜值的藏式变电站和羊头塔型——
背后其实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在电网设计中融入民风民俗、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元素,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是目前全国运用景观塔最多的超高压工程。
你看到的是铁塔上的5G标识——
背后其实是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沿线铁塔上预留通信装置和光缆芯资源等安装接口。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工程之一,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采用三维数字施工图设计,研发应用现场安全生产管控、物资供应管控、医疗后勤保障3个APP和指挥中心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科技创新上,工程建设者们也不甘落后,搞了几个“首次”:
首次开展国内基于运行经验的超高海拔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值研究;
首次系统性开展富氧综合环境设计研究,科学确定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相应富氧系统的行业标准;
首次运用铅炭电化学储能系统作为变电站应急电源;
全线55%采用机械化施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小型化、模块化新型施工机具。
“最强大脑”加持,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满满科技范,建设者们身体力行,把论文写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电亮高原
连缀暖心一大片
科技的另一边,是暖心。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将给38万农牧民带来电气化的新生活,助力藏族孩子们接受更现代化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在工程建设中,国网西藏电力对村内有务工需求的村民进行培训,并安排到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上工作。
向沿途贫困村德夏村捐赠装载机,用于河道清淤。
未来,牧民们不用冬天靠烧牛粪取暖、夜晚靠蜡烛照明。
“十三五”以来,
援藏,国家电网还做了很多——
▷ 向西藏及涉藏州县电网投资913亿元
▷ 全面完成“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
▷ 做好西藏及涉藏州县光伏扶贫电站并网服务
▷ 连续18年对口支援西藏措勤县
▷ 向国网西藏电力注资90亿元
▷ 在西藏及涉藏州县累计招聘高校毕业生超过5500人
▷ 累计藏电外送清洁电能超过1100亿千瓦时,带动经济效益超过600亿元
……
“电力天路”飞架世界屋脊,
昏黄油灯换成明亮电灯,
曾经的缺电之地焕发新颜。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
是党中央关心西藏人民的又一条
光明线、保障线、团结线、幸福线,
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
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架起一根线,富裕一条链。
更美更好新西藏,
期待!